English

买卖精子背后……

2000-09-08 来源:生活时报 健康报 我有话说

现状:

■到大学“收购”精子并非鲜见

■现采现用支出少回报高

专家观点:

■人工授精应有严格的医学检查和管理制度

■一旦失控将导致近亲繁殖引发遗传病

■精子应无偿捐献

■立法才能规范运行并非新闻

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小季正感囊中羞涩,财运便送上门来。那天他下了课一推宿舍门,见地上有张纸条,捡起一看,原来是一则向大学生征集精子的小广告。他赶紧揣起纸条,没敢声张。次日,他按照小广告上的地址,半信半疑地找到那家征集精子的机构,没费多少事,就拿到了第一笔补助金。

为了证实以上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记者拨通了某高校党委办公室的电话。接电话的人承认确有这种事,但不掌握详情。正当采访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征集精子的海报赫然贴进了一些大学的校园:如果您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健康男性,且乐意帮助不孕夫妇,您可以提出申请。如果您的精液质量合格,您将得到150元补助(每月最多捐精10次,约可得到1500元)。

在某生殖研究机构,挂着“人工授精”牌子的诊室外坐着一排等待接受人工授精的妇女,她们的丈夫均患有不育症。记者上前和爽快的赵女士攀谈起来:“您是怎么知道这里可以给您提供帮助的?”“十多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时,就听说有男生来捐献精子。”“做这种手术成功率有多大?”“有的人一次就成功,有的人四五次也不行。”“费用是多少?”“一个周期七八百元。”“您是第几次了?”“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没成。”“到这儿来接受人工授精的人多吗?”“不少。上个月我来才排到800多号,这个月再来时已经是1000多号了。”“您相信一定能得到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吗?”“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非婚人工授精在我国至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开始只是具有技术优势的大医院和科研单位开展这项目,渐渐地连一些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个体诊所也在偷偷摸摸地干。十几年里共有多少对夫妇借助这手段圆了为人父母的梦已无法统计,但从赵女士一个月间从800多号排到1000多号的例子中可见一斑。

这行当为何越来越火?据有关专家分析,首先是有需求。资料显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患不育症的夫妇已占到人群的8%~10%,尤其是男性不育比例增加。许多夫妇想要孩子,必须借助于非婚人工受精技术。其次支出少,回报却不低。有的机构遇到求孕者,随意找个人采集后,不经任何处理,便为妇女注入。工作开展得越不规范,其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

弊端迭出

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张丽凤说,对于人工授精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有周密的科学依据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规定每个供精者的供精次数不得超过10次,要为每个供精者体检,并详细调查其家庭病史,采集的精子也要先冷冻3个月,待全部化验结果合格后才能选用,淘汰率高达40%~70%,而有的地方只要来了“生意”,可以随便找人提供精子,现采现用。别的先不说,这至少使性病的传播又多了一个途径,有的地方将同一人的精子给予多少个受者不得而知。难怪某媒体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工授精如果再无序地持续下去,将来非出乱子不可。

人工授精,顾名思义是借助于外力的非自然生育过程,一旦失去控制,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增加了近亲繁殖的危险性。而近亲繁殖的后果是导致遗传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蒋耀青研究员介绍说,所谓“遗传病”,是指父母或长辈所携带的具有致病性的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所发生的疾病。但并不是具有某些致病性遗传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相关疾病。有的人身体里虽然带有遗传病基因,可把病症送给后代,但本人外表正常,并不发病,被称为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即具有隐性遗传病的人。血缘相同或相近的人必然有某些相同的基因,也可能具有某种相同的致病性基因。这两个人结合后,就可能把各自隐性的遗传病变成其后代的显性遗传病。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徐玖瑾研究员告诉记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绝大多数人类疾病都与基因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色盲等单基因疾病就有7000多种,而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多基因疾病就更多了。她警告说,两个血缘相近的人如果不幸结合,那他们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重合、叠加后,其后代患病的危险性必然会大大增加,因此,人工授精工作一定要在严格控制和严密的科学程序下进行。

呼唤法制

非婚人工授精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显而易见,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强烈呼吁:制定相关法律,尽快将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教研室主任李本富说,没有孩子是造成家庭失和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给那些不能生育的夫妇提供帮助,本来是一件好事,群众是欢迎的。但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起码这事不能谁想干谁干。开展人工授精服务的机构必须经过资格认定,接受精子的人也要严格控制范围。其次,供方和受方必须完全自愿,不能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并应有文字依据,尤其是受方须经夫妇双方签字同意才可实施。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双盲的情况下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宗指出,人工授精非立法不可。人的精子同血液、器官一样,决不能商业化。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都赞成非商业化的观点,主张无偿捐献,这样自然就会避免一个人多处、多次供精的弊病。

此外,供精者和受精人的信息都应当输入计算机,供有关部门网上查询,以杜绝1份精子重复使用和近亲结婚等现象的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